五菱创新产品的背后,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,更是一个领导力问题。全新的组织模式设计,让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大目标并为之努力。赢则举杯相庆,败则拼死相救,把大家的利益绑在一起,让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在强有力的领导之上。
作者:沈小滨新媒体编辑:胸怀天下创新的背后,其实是一个领导力的问题创新的背后是团队,团队的背后是领导。五菱创新产品的背后,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,更是一个领导力问题。汽车产品的创新,是一个长周期的项目,一般需要三到五年。例如,美国通用汽车,其产品开发周期大约是36个月,总体上,采用的是串行开发模式。国内的优秀汽车制造企业,可以把自己的开发周期缩短到18个月,但五菱的产品开发周期,做到了让人惊讶的10个月。五菱人采用的是高度并行的开发模式,这个模式不是好不好的问题,而是技术难度大,风险因素高,面临着巨大的挑战,一般企业不愿意冒这个风险。并行开发的背后,意味着大量艰难的协调工作,面临众多的风险决策,背后考验的其实是企业的领导力,和企业领导者的7X24不间断的辛勤付出。所以,绝大多数的汽车企业,大多采取的是串行主导的开发模式,而不愿意采用并行开发模式。要做好并行开发,必然会涉及到众多跨部门、跨专业、跨地域的团队融合问题。比如,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环节之间的融合问题,就是一大难题。如何在产品开发前期,把研发人员和车身模具、装备的研发工程师聚到一起,包括供应商,各方相互沟通、充分交流,商定最快捷的解决方案,出了问题,大家一起快速整改,这样才可以有效地缩短开发时间。并行工作中,如果不能把各个部分的工作协调好,管控好,项目不但不能节省时间,还会由于各种冲突而拖延进度。因此,在并行开发过程中,企业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是必须有人敢拍板,能拍板、拍对板,摆平各方干系人的利益,做出正确的产品决策。并行开发模式,一定离不开资源的协调,冲突的处理,这也是一个组织领导力的问题。比如,研发、生产、采购和销售之间,由于分工的不同,自然就会有部门墙的问题。他们在组织中各自做着自己的工作,担负着自己的职责,每一个人的职责与工作重点都是不一样的。比如,研发主要从事的是产品设计和试验工作等,而销售的工作就是销售汽车、维护渠道客户等。他们从事的工作是这样的不同,以至于他们的人看起来都不一样,沟通表达的方式与风格也不一样。即使成立一个跨部门的项目小组,也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如何从事并行开发,如何打通跨部门之间的合作,如何做好团队的融合,显然仅靠流程是不够的,还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力,做出适宜的干预和中断处理。五菱不仅在技术上勇于创新,而且在管理方面也大胆尝试。它们建立了一种项目组织,以产品为单位,把各个专业方面的人才汇聚到一起,在一个虚拟的团队里工作,并为大家设定一个统一的大目标。这个目标不同于各个业务部门的小目标,而是整个产品的大目标,一个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的目标。不像以前研发中心只负责将汽车开发出来,考核的是产品的性能技术指标;生产部门负责的是将汽车制造出来,按时按质按量交付生产计划;销售部门则负责销售工作,按计划销售产品。每一个部门的工作都有计划,部门的业绩也可以很好,但公司的总体业绩却不怎么样,因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是割裂的,没有人对端到端的交付负责,对最终的客户负责。五菱全新的组织模式设计,研发与销售由一个人负责,正是由于这种端到端的设计,让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大目标,让大家一起为之努力,赢则举杯相庆,败则拼死相救,把大家的利益绑在一起,让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在强有力的领导之上,让并行开发模式最终得以执行与落地。人们看到的是五菱的神车,但人们没有看到的是五菱神车背后敢于创新、勇于创新的领导者。所有创新的背后,其实都有一个领导力问题。从硬件思维到软件思维,做好场景化创新现在的汽车产品,与年前相比,仍然是硬件导向的思维,正如上一个世纪之初福特先生的思想:无论顾客需要什么,我只生产一种车,那就是黑色的T型车。这是一种典型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思想,是一种强势的厂家思维,是硬件思维的典型做派,是在产品稀缺时代整车企业“强加”给用户的一种霸道行为。但时代变了,你也得变!当今汽车产品作为未来一种可以移动的“大手机”,为什么不能有APP呢?为什么不能让用户参与产品开发呢,就象小米的手机粉丝一样,参与手机的设计?如果这样的话,那一定会创造更多的客户需求与服务。多少年以来,汽车产品的技术主要体现在硬件上,用户主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