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五菱 > 五菱价值 > 正文 > 正文

姜宏光的彩墨世界跨越南北半球的三国演l

  • 来源:本站原创
  • 时间:2021/12/3 12:37:00

中西融合,从近代开始,中国艺术家就一直在探索。只是,融合有时不必刻意,而应自然而发,在传统与当代,在东方与西方之中,找到平衡与契合点。姜宏光在中国接受过正统的学院派艺术教育,后又在新西兰求学和生活,使他获得西方的视野,也加深了对传统与当代艺术的理解。

西方语言、中国精神;传统的笔法、当代理念,姜宏光完美融合,不仅在艺术上找到自己的路子,也身体力行地将中国艺术跨越南北半球,传播到西方世界中去。

·艺术家姜宏光在新西兰画室中进行创作

01走出去看看骨子里的中西融合

姜宏光出生在书画底蕴深厚的山东,从小便对水墨艺术耳濡目染,从范宽到黄公望;从八大山人到吴昌硕,在众多艺术史大师的临写中,累积起了扎实的水墨艺术功底。年轻时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,师从黄胄、王同仁、郭怡琮、张立辰等名师,艺术功力更是突飞猛进。

作为一名根正苗红的“学院派”,年纪轻轻的姜宏光就深得水墨艺术的精髓,但其并未满足于此,还想进一步寻求艺术上的突破。他深知,一味重复前人的笔墨,只会让自己陷于传统的牢笼无法自拔。

·姜宏光《新西兰火山系列No.9》xcm年

2年,姜宏光决定走出去,看看外面的世界。历史上,艺术家取经西方,大多选择闯荡欧美,姜宏光却选择了远离各大陆的岛国新西兰。“当时常常听闻很多艺术家朋友移民法国,当他们在巴黎各大博物馆亲眼目睹过西方各时期的大师巨制后,很容易会陷入到一种茫然的状态,觉得自己不知从何下笔,甚至缺乏创作的勇气。于是,我选择移民新西兰,那里既是西方,又远离了巴黎、纽约这样的西方文化中心,清新的环境也许能带给自己不一样的改变。”这便是姜宏光选择的初衷。

·北京桥艺术空间的蓝魂—姜宏光彩墨世界展现场

·艺术家姜宏光

旅居海外的华人艺术家,中西艺术的融合是创作探索的必然,也是一种文化自觉。与许多国内艺术家探索中西艺术融合的方式不同,姜宏光在艺术成长阶段就系统性地学习了中西方两套艺术体系,后又长期生活在西方,这一点,与近现代常玉、赵无极、丁雄全等艺术家类似,其中西融合,并非生硬的结合,而是骨子里透出来的。

到了新西兰后,姜宏光就读于奥克兰大学艺术系,油画、雕塑、版画都一一攻坚,重点研究塞尚、毕加索、达比埃斯、勃洛克、蒙德里安、席勒、莫迪利亚尼、高更等西方大师的艺术风格,大大增强和拓展了自己的视野。

“新西兰虽然远离欧美文化中心,但大学里的老师来自于欧美各国,他们让新西兰的艺术教育保持着很高的水准并与欧美同轨,学习氛围更多元、宽松。那时候,我偶尔有意无意地运用书法来创作,不曾想引起了老师、同学们的注意和围观,他们因日本井上有一的书法创作而知道这是东方艺术的精髓,老师后来还一度鼓励我,不要尾随西方,你们中国有自己伟大的艺术,可以大胆以水墨进行创作。”

·姜宏光《小鸟天堂》系列作品x84cm

老师的一番话让姜宏光醍醐灌顶,他明白过来,人在西方,深谙中国水墨传统,正是自己的优势,也是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独特之处。他开始琢磨着如何在西方语境中,以水墨构建出自己的艺术语言。在他看来,西方艺术强于色彩、光影,东方艺术则侧重线条、意蕴,取西画之长融入水墨艺术中,把西方的抽象与东方的写意合二为一,以现代彩墨的形式表现出来。用姜宏光的说法,这样的绘画西方人能看懂,又不失中国艺术的底蕴。慢慢地,姜宏光在探索中找准了自己的方向。

·姜宏光《小鸟天堂》系列作品xcm

02激发创作激情彩墨里的绿色情怀

在新西兰生活多年,姜宏光早已融入当地生活,在这个南太平洋的清净之国,原生态的自然环境、多样的生物、充满异域风情的本土文化,都让这位来自东方的艺术家深受视觉冲击,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,作品里也自然流露出当地的人文风情。

“新西兰真的很适合艺术家生活,在那里可以轻松实现像古时文人那样隐逸山林,没有太多外界干扰,潜心进行艺术创作,慢慢沉下心来,专注地去坚持下去,必会有所收获。”姜宏光这样描述。

·姜宏光《新西兰风景系列17》68xcm纸上彩墨·姜宏光《新西兰火山系列No.10》xcm新西兰当地人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严苛让姜宏光感触特别深,到野外或公园都能感觉到动物与人的和谐相处,他通过自己的绘画语言方式,创作了大量以动物生态为主题的绘画作品,唤起人们对当下的一些反思与共鸣。姜宏光的画除了深受西方艺术的影响,还融入了新西兰当地毛利文化对自然的崇拜,鹈鹕、新西兰的巨嘴鸟甚至异国的山水,他都大胆引入画中,画面常给人阳光、充满生机之感,在用色上,“泼辣”、热烈、张扬,强烈的红绿对比、冷暖对比,甚至引入原色,画面效果给观者极强的视觉冲击。

·姜宏光《新西兰鸟岛系列5》81xcm纸上彩墨

比如《小鸟天堂》系列中,夸张、怪诞的小鸟造型,充斥在抽象的画面上,引人深思;《蓝猴》系列、《犀牛》系列,则将动物呈现在留白的背景下,没有栖息环境的衬托,只有孤单身影,动物身上常流淌着鲜艳的色彩,如唐三彩的淋釉的效果,只是这样的色彩让动物看起来更像是被剥了皮,目光炯炯,坚定而又惊恐地看着这个世界。这些画面常让人联想到血淋淋的屠戮、环境破坏等,让动物们无所依靠,似在向人类呐喊、控诉……·《小鸟天堂》系列纸上彩墨cm×cm年·姜宏光《天堂鸟系列》x68cm纸上彩墨姜宏光通过对动物的变形、扭曲,构建起超现实主义的图像,他深刻地领悟到科技进步让人类已经迷失了自己,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大宇宙坐标之中,人类也不过是平凡动物,这也体现出姜宏光对生命体存在价值的反思。·姜宏光《蓝猴梦幻》×cm·姜宏光《犀牛》×cm

·姜宏光《梦幻系列》油画画布xcm

另一方面,如果细品其画,又会发现其内里始终透着中国文人花鸟的精神,即借动物表达自己内心的反思与情感,他深得八大山人的写意的精妙,笔下的动物也被赋予了人的灵性,一个眼神,一个表情,将动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,耐人寻味。姜宏光的作品成功将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、毛利文化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如今全球倡导的环保理念巧妙融合,既找到三者的共性,又贴合时代、反映当下,契合了当今世界的主流价值观。因此,他也被誉为“绿色画家”。·《小鸟天堂》纸上彩墨cm×cm年多年来,姜宏光的作品先后被国内多所大学、美术馆甚至人民大会堂收藏,新西兰邮政总局、澳大利亚邮局,也曾以其作品为原型发行动物和人物邮票系列,足见其艺术高度以及蕴含的人文关怀广受认可。除了立足当下,姜宏光还理性地站在艺术史的维度看待艺术创新,他明白,一位艺术家成就的高低,关键在于能否在艺术史上有自己的贡献。·姜宏光彩墨系列作品xcm姜宏光认为:“真正能传世的作品要具备五个条件:第一,艺术性是首要的,绘画水平一定要高;第二,要有一定的学术性,通过学术高度支撑绘画才能走得更远;第三,必须反映时代的精神,比如现在模仿达?芬奇、石涛的作品再好,这些都不是自己的,生活在这个时代,就要表现时代的精神;第四,还要有一定的民族性,作为中国人,即使画面不再是高山流水、梅兰竹菊,但内核流露的中国精神依然是不变的;第五,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和自己独特的思想,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被历史铭记。”。·姜宏光彩墨系列作品xcm03三国演“艺”海外的文化交流使者除了新西兰,姜宏光也在澳大利亚与中国生活,在三国都举办展览,他常笑称这是三国演“艺”。跨越于东西方文化之间,游走于南北两个半球的生活,让姜宏光成为了中新、中澳文化交流的使者。·年向新西兰总理约翰·基赠送画作·在墨尔本“知白守黑”姜宏光独立展现场,与澳大利亚艺术家们在一起。除了艺术家身份,姜宏光还担任新西兰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的主席,为推动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尽一分力。“在国外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在中国不断强大后,让外国人对我们刮目相看,真的有一种民族自豪感,总希望让更多西方人认识我们的国家。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,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介绍给他们。然后再把国外的很多科技、文化艺术等方面借鉴过来,作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。”姜宏光这样说。·姜宏光与海外艺术家在一起此外,姜宏光还热心于中、澳、新三国的公益事业,积极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wulinga.com/wljz/9636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    Copyright © 2012-2020 五菱版权所有



    现在时间: